陈佩斯的《戏台》很深,但我们不能聊太深

新片来袭 作者:剧焦 发布:2025-07-25 18:14:05
184 0 0
陈佩斯的《戏台》很深,但我们不能聊太深

撰文丨朝阳

剧焦编辑部原创

陈佩斯导演的电影《戏台》,7月25号就要上映了。

对熟悉剧场的观众而言,这可能是今年夏天,最值得我们期待的一部电影。

它改编自陈佩斯导演的话剧,话剧豆瓣评分高达9.0,可谓有口皆碑。今年《戏台》复排巡演,也是一票难求。

所以,就在电影点映的第一天,我便带着对它的期待走进了影院。

看完之后,果然不失所望。

能看到陈佩斯、黄渤、姜武、余少群等演员同台飙戏,着实过瘾。而电影的质感和画面细节,为话剧的内核又覆上一层别样魅力。

但毫无疑问,最打动我的还是《戏台》的故事,和故事里的这些人。

今天我们就来聊聊《戏台》这部电影。

01 让我买单的不只是陈佩斯

《戏台》的创作开始于2013年,首演则是在2015年。

这部剧作家毓钺历时2年打磨出的剧本,也曾让陈佩斯直言,「活了60年,就是在等这个本子」。

故事设定在军阀混战的民国时期,行走于江湖的京剧戏班子,唯有于动荡中夹缝求生。

与时代的混乱相映的,是身份的错位。

原本要在戏园子亮相的京剧名角「金啸天」,却因情伤醉生梦死,无法上场演戏,急得戏班「侯班主」和戏园的「吴经理」焦头烂额。

正逢新来的军阀「洪大帅」进城。这位完全不懂戏的洪大帅,恰好碰见了包子铺伙计、戏迷「大嗓儿」。

陈佩斯的《戏台》很深,但我们不能聊太深

大帅误以为大嗓儿就是名角,指名要求他当晚登台饰演「霸王」。

尽管侯班主和演「虞姬」的男旦「凤小桐」有万般不愿,但为了生存,一场荒唐的《霸王别姬》依旧只能开演。

这还不够。

演出到尾声,洪大帅看到霸王乌江自刎,一时间自我「代入」,他无法接受霸王的悲剧,于是掏出枪来,逼迫戏班子改写这出戏的结局……

陈佩斯的《戏台》很深,但我们不能聊太深

黄渤饰「大嗓儿」,《戏台》预告片截图

十年来,《戏台》之所以能成为原创话剧中的佼佼者,并不靠光环,而是靠着长年累月积攒的好口碑,靠着剧本的扎实和出色的表演。

可以说,《戏台》的一切都围绕着「戏」来展开。

观众看的是戏,剧中演的是戏,主题讲的是戏。

还不止于此,仔细一看,会发现哪怕是那些「戏外人」,也在演戏。

陈佩斯的《戏台》很深,但我们不能聊太深

生存危机面前,侯班主和吴经理在演戏;知道台上假霸王唱得荒腔走板,却只能陪着大帅叫好的普通观众,他们都在「演戏」,都只能「演戏」。

明知是假的,还要装作是真的。

在这种矛盾之中,创作者抛出了一个问题:

假与真,违心与本心,放弃与坚守,该如何选择?

《戏台》给出的答案,是后者。

所以,改编为电影的《戏台》,其动人之处也绝不止对陈佩斯老爷子的「情怀」,还有它探讨了一个令我们每个人都能感同身受的主题:

身处时代洪流,人人都会面临「不由己」的无奈,有人顺从,有人抗争。

「戏」不止在台上,也在生活的无数荒诞里。

或者说,人人都在「戏台」上,区别只在选择不同。

陈佩斯的《戏台》很深,但我们不能聊太深

《戏台》预告片截图

02 尊严还是苟且?这是个问题

电影里有个场景,特别令人印象深刻。

黄渤饰演的大嗓儿扮成的「霸王」,和尹正演的名角金啸天扮演的「霸王」,意外地打了个照面。

勾上油彩的脸,一时让这两人自己也迷糊起来,还以为自己在照镜子。

这段在我看来意义非凡,因为它不仅是个精彩的笑点,同样也是全片塑造人物手法的凝练:

用「镜像」的方式,塑造出多组互相对照的人物。类似的人,有不同的处境,不同的命运。

陈佩斯的《戏台》很深,但我们不能聊太深

票友大嗓儿的「假霸王」,在最后大梦方醒,脱下霸王戏装,回到包子铺伙计的身份。

金啸天的「真霸王」则恪守了京剧名角对艺术的坚持,认定戏比天大,在炮火中唱完了一字未改、原汁原味的《霸王别姬》。

像这样「真假霸王」的故事,电影里一直都在上演。

比如洪大帅这个角色,无疑是剧中的顶层强权者。

他不懂戏,却可以凭喜好和心情决定谁来上场、甚至命令「项羽必须过河」。

无知与任性,令这个掌握暴力的人,对艺术进行了无情的践踏。

他也是有镜像的。

横行市井的一方地痞「刘八爷」,同样象征着暴力,却只能在更强大的洪大帅面前被一枪毙命。

陈佩斯的《戏台》很深,但我们不能聊太深

可洪大帅并非天下无敌,电影还没结束,京城便挂上了「蓝大帅」的旗子。

暴力的倾轧如同轮回,这些自封的霸王们,终将为无知和残忍付出溃败的代价。

戏班的侯班主、戏园子的吴经理,和洪大帅手下的徐处长,处境则较为相似,他们世故圆滑,是夹在真假霸王之间的中间份子。

但他们在行为动机上和心理挣扎的过程中,表现出了截然不同的态度。

陈佩斯的《戏台》很深,但我们不能聊太深

班主、处长和经理,《戏台》预告片截图

徐处长成为主动投机、媚上欺下的帮凶,享受着权力给予他的快感,既无忠诚,也无信仰可言。

侯班主被迫低头,是为了戏班子能活着,只有活着,有朝一日才能再抬头唱戏。

而凤小桐与六姨太两位「虞姬」,又是一组映照。

陈佩斯的《戏台》很深,但我们不能聊太深

六姨太为角儿痴狂,她期待被「霸王」拯救,渴望逃离被大帅控制的命运。

但她的「爱」,却仅仅是对「霸王」这个符号盲目的崇拜。她的讽刺性,也反映着她在乱世中只能作为依附者、菟丝花的生存困境。

凤小桐纠结过、拒绝过,为了活命,他配合着大嗓儿演了戏。

但在内心深处,他仍有傲骨,最终作出了无愧于心的选择,情愿以生命捍卫艺术和个体尊严。

陈佩斯的《戏台》很深,但我们不能聊太深

就像《霸王别姬》这出戏一般,项羽虞姬的命运,映照在了这些明知无可奈何、却不肯半步退缩的人物身上。

他们在这个荒唐的世界里,也许会因为种种原因,曾走上错误的道路,但到最后,令他们回归自身大道的,依旧是最初的信念。

这也成就了《戏台》喜剧外表下悲剧性的底色:

强权可以摧毁人的肉体,却无法征服精神的纯粹。

03 做人要做「真霸王」

纵观全剧的「霸王」群像,之所以看起来如此荒谬,无非是因为充斥着太多的以假乱真、以次充好。

洪大帅、刘八爷、蓝大帅……

这些人无疑是假霸王,他们只有「霸」,却不懂如何做一个领导者,因此,他们的存在实质上都极其短暂和脆弱。

而大嗓儿虽也是「假霸王」,但他并不是恶人,只是个爱京剧的小人物。

作为片中最具荒诞性的角色,他因时得利,其命运并不受自己掌控,因此即使收获一时欢呼也只能成为过眼云烟

陈佩斯的《戏台》很深,但我们不能聊太深

他或许向往成为霸王,却无法成为真霸王。因为他囿于时代与个人认知的局限,缺少反抗和看透本质的觉知。

那什么是真霸王?

在我看来,电影中的「真霸王」应有两层含义:

其一是人:真正的「角儿」,真「英雄」。

其二是戏:真正的《霸王别姬》,纯粹的「艺术」。

与流水的「假霸王」相比,「真霸王」无疑具有一种永恒性,它代表着尊严的不可撼动,也代表着艺术的纯粹和崇高。

这两者在影片里,是高度统一的。

然而,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困境,不可能要求每个人都违背生存本能抗争。

以侯班主这类中间派为例,他的心路历程和转变,可能最具普遍性和共鸣点。

陈佩斯的《戏台》很深,但我们不能聊太深

从「不得不妥协」,到成为站在真霸王背后默默支持的一员,侯班主和戏园里为真正的《霸王别姬》献上掌声的观众一起,体现了艺术最终战胜苟且的力量。

所以,普通人同样能拥有「霸王」的精神,只要心中还有光。

再说艺术的「真」。

《霸王别姬》的最大魅力之一,既来自京剧中唱腔、身段等艺术传统的传承,也来自故事本身「骓不逝兮可奈何,虞兮虞兮奈若何」的悲怆。

荒腔走板,那还是戏吗?

霸王过河,那还是霸王吗?

若艺术变得不纯粹,动摇了核心,它的魅力也自然荡然无存。

若人的尊严被摧折、甚至自我欺骗和堕落,那人就也没了人样。

「戏台」,于是成了观照时代与人性的镜子:
「假霸王」何止一个,真英雄却更难得。

乱世中求生或许是本能,但唯有灵魂不跪,才决定人在绝境中也能活成「人」。

 

04 「戏比天大」,是理想在发光

从创作层面而言,《戏台》这部电影自身带有一种高度理想化的色彩。

论视听语言和技术,《戏台》可能不够完美;把一出节奏紧凑、全部事件发生在一天之内的话剧放进电影,势必也要作出不少改编。

但在这样的「转译」后,电影《戏台》仍最大程度地还原了话剧的风骨,也忠实地表达了创作者要表达的内容。

这种坚持与《戏台》所强调的「戏大过天」相得益彰。

陈佩斯的《戏台》很深,但我们不能聊太深

《戏台》预告片截图

令人印象极深的是「京剧」的部分:

在《戏台》里,观众不仅能清晰地感受到主创对京剧的了解之深刻、还原之地道,甚至能感同身受创作者对戏曲艺术的热爱。

影片在讲故事的同时,还顺带着提到了不少有趣的专业性细节。

比如河北落子」跟京剧行腔的差异、《四郎探母》里铁镜公主的戏服,备受爱惜的喜神娃娃、供奉的祖师爷神龛……

包括演员上台前的准备,上台之后的流程,乃至整个戏班子上下的运作,都细致而鲜活地呈现在了眼前。

陈佩斯的《戏台》很深,但我们不能聊太深

《戏台》预告片截图

这些描写并不起直接的叙事作用,但它们毫无疑问为我们勾勒出了导演眼中一个戏班子应该有的样子,让我看到一个京剧戏班耀眼而璀璨的一面:

小到一个箱子、一件戏服,都规规矩矩。

大到对戏台、对观众、对自身的艺术信仰,更是有万分的尊重。

这个被精心刻画的「五庆班」,既写实,又如同一个艺术理想的符号化身。

它执拗、庄重地立在那儿,不容马虎,不容轻视。它不讨好、不迎合,只尊重同样尊重它的人。

过硬的专业水平是规矩,过硬的职业精神也是规矩。

如此一来,我更真正体会到了《戏台》想要坚守的是什么。

时代潮头如同戏台,「你方唱罢我登场」,就算英雄豪杰也不过浪花一朵,但纯粹的热爱却可永恒长存。

而艺术如此崇高,是因它只为赤子之心的执着所成就。

身处一个快餐化、万事万物流逝速度都很快的时代,我为这份坚守的诚意感动,我为这份艺术理想而感动。

我想,这就是我们当下最缺少的东西。

暂无评论

暂无评论...
版权声明: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或者转载,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。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,不拥有所有权,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。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/违法违规的内容, 请发送邮件至 210093010@qq.com,一经查实,本站将立刻删除。
重要:如软件存在付费、会员、充值等,均属软件开发者或所属公司行为,与本站无关,网友需自行判断