通用人工智能(AGI)通俗解读

AI资讯 作者:佚名 发布:2025-07-23 15:03:25
23 0 0

你是否好奇那种能像人类一样思考的人工智能何时会出现,又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什么改变?读完这篇文章,你就能了解人工智能未来发展的关键信息。

在科幻作品里,那种无所不能、能解决所有问题的智能电脑一直是热门元素。而通用人工智能(AGI)正是让这种幻想走向现实的技术。

随着 ChatGPT、DeepSeek 等大型语言模型的出现,它们似乎能听懂我们说的话,还能给出让人惊叹的回应,这也让人们更热衷于研究通用人工智能(AGI)。但实际上,智能并不像很多人想的那么简单。

下面我们就来聊聊通用人工智能(AGI),看看它到底是怎么回事,对普通人又意味着什么。

什么是 AGI?

通用人工智能(AGI)是一种能和人类智能相媲美,甚至超过人类智能的人工智能。也就是说,有了 AGI 的计算机系统,有望在所有需要智能的领域都表现得和人类一样。

这种智能的关键在于,通用人工智能能一次性学会某些技能,然后把这些技能用到不同领域的任务中,不需要重新编程。这就好比学会打乒乓球后,能把学到的技巧用到打草地网球上。

现在的大型语言模型等人工智能系统,是专门针对特定任务训练的,被称为人工窄智能(ANI)。所以,虽然大型语言模型能比人类更快、更高效地处理大量文本,但它只擅长处理文本,很难把处理文本的技能用到其他领域。

一个系统要被称为真正的通用人工智能,得具备这些特点:

  • 能感知声音和图像
  • 能从发生的事情和各种情况中学习
  • 能进行社交和情感交流
  • 能表达自己掌握的知识
  • 能在不确定的情况下推理并找到解决办法
  • 能提前做计划
  • 能用人类的自然语言交流
  • 能在多个领域运用这些不同的技能
  • 能用精细的动作在物理世界中活动

AGI 和 ANI 有啥不一样?

研究人员根据人工智能系统的能力范围对它们进行分类,AGI(通用人工智能)和 ANI(人工窄智能)就是其中两种,分别代表着通用和专用的人工智能。

现在大部分人工智能系统都是 ANI,因为它们的应用范围很窄。比如大型语言模型,先接受自然语言处理方面的训练,再针对阅读邮件、浏览网页、像聊天机器人那样回答问题等特定任务进行优化。

举个例子,一个专门处理音频的人工智能应用,没法用它对音频数据的理解去有效处理视频数据。而 AGI 的目标就是让人工智能算法能把学到的知识用到不同领域。

AGI 和 ASI 的区别

还有一个需要区分的是通用人工智能(AGI)和超级人工智能(ASI)。AGI 是要开发出能和人类智能相当甚至超过人类的系统,而 ASI 则是要开发出在智能上远超人类很多倍的系统。

现在看来,这样的技术可能还需要几十年甚至上百年才能实现,但换个角度看,ASI 也不是完全遥不可及。比如 ChatGPT、Grok 这些 ANI 系统,在它们各自的领域,分析和整理数据的速度就比人类快很多,表现已经超过了人类。ASI 要求系统先有通用智能,然后在速度、效率等方面远超人类。

AGI 背后用到的技术

要实现通用人工智能(AGI),研究人员得用到人工智能领域最新的成果和技术。因为通用人工智能需要具备通用的功能,所以每种技术都有它的用处。主要有这些技术:

  • 自然语言处理:这是 ChatGPT、Grok、Deepseek 等系统的核心技术。它把语言拆分成一个个简单的数据点(叫 token),用来生成算法,这样计算机系统就能理解甚至生成人类语言。它的工作原理是理解单词之间的关系,从而能猜到句子或单词序列后面该接什么词。
  • 机器学习:就是用算法让机器学会一些东西,这样机器以后就能识别类似的东西,甚至自己重建这些模式。机器学习的方法有很多,比如神经网络、决策树、分类器、贝叶斯系统等。机器学习是人工智能的基础,因为机器一旦学会了某些东西,识别类似模式的速度和效率就会比人类高很多。
  • 生成式人工智能:这是人工智能领域里很有意思的一个分支,潜力很大。机器学习主要是学习模式并在以后重现这些模式,而生成式人工智能则是利用这些模式来创造新的东西。所以,人工智能系统能画画、根据真实图片画漫画、写诗歌散文,甚至制作视频。
  • 音频技术:人类主要通过说话交流,计算机的音频识别和生成模型一直在进步,未来对通用人工智能(AGI)可能会越来越重要。
  • 计算机视觉:这能让系统 “看到” 物理世界并在其中活动。AGI 系统可以用计算机视觉来移动、分析文本、图像、视频、人类手势等。
  • 机器人技术:机器人领域是要造出能在物理环境中高效活动的机器,比如走路、跑步、在工厂里工作等。机器人系统还在发展感知能力,能利用传感器的反馈做出精细动作。把机器人部件和通用人工智能(AGI)结合起来,就能让 AGI 自主操作物理世界的物体。
  • 仿生学:这是一种还在大力研发的人机交互方式,目的是不用鼠标和键盘就能把人类的指令传给计算机系统,同时能获得更高效的视觉反馈等。把通用人工智能(AGI)和人类通过仿生界面连接起来,能让人变成更强大的 “机器人”,这可能会带来一些新问题,也可能不会。

研发 AGI 面临的挑战

在通用人工智能(AGI)领域,研究人员遇到了不少难题。因为 AGI 系统是要模仿人类思维的,而人类思维非常复杂,所以这些挑战也就随之而来。主要有这些挑战:

  • 情商:机器目前还不能表达情感。所以,不管通用人工智能系统掌握多少知识,都没法理解 “共鸣” 是什么。它感受不到支持的球队赢球时体育场里的兴奋氛围,也不知道别人什么时候开心、什么时候难过(除非别人明确说出来)。有些人工智能系统能对某些词语做出反应,但这些都是预先编好的程序,是假的,不是真的有情感。
  • 感官感知:人类不像固定在一个地方不动,和其他动物一样,有视觉、触觉、嗅觉、味觉。这些感官帮助人类感知周围环境并在其中活动。所以,要实现通用人工智能,也需要类似的感知能力。比如,人工智能没有相应的器官,就永远体会不到某些身体感受。
  • 过度依赖训练数据:人工智能系统需要比人类多得多的数据来训练。虽然互联网上有海量内容,数据不是问题,但它们要独立学习或理解某些特定主题,会非常困难。
  • 跨领域知识迁移:AGI 研究人员面临的一大难题是,如何把从一个事件中学到的知识,用到解决其他领域的问题上。这是 AGI 必须具备的能力,因为人类(其实很多动物也是)都是靠经验来解决当下的问题的。

意识和感知

意识是对自己思维过程的察觉,感知是对自己感受的察觉。人类既有意识又有感知,所以真正的通用人工智能系统也应该同时具备这两种能力。

很多人工智能公司和研究人员说他们的模型有意识,因为这些模型能推理。现在,大多数主流的大型语言模型都包含大型推理模型,这些模型在给出答案前会有一个 “思考” 过程。但研究人员发现,这些大型推理模型其实并不是真的在推理,只是记住了一些模式。

所以,AI 模型在游戏中打败你,只是因为它记住了所有可能的走法,而不是在每一步都进行逻辑推理。这就意味着,遇到没训练过的游戏或谜题时,这些大型推理模型就会失灵。

感知也是如此,有些人工智能模型,比如 LaMDA,被认为有感知能力。但一个没有身体、没有神经系统的东西,真的能有情感感知吗?这还是个疑问。

人类是有情感的生物

说个题外话,人类是有情感的。没错,人类是把情感和理性思维结合在一起,才构成了完整的自己。情感就像一个笼子,把人 “困住”—— 欲望、野心、同理心、恐惧、对名利的追求等等,都是情感的表现。

但也正是这些情感,促使人们变得更好。如果没有想致富或当老板的愿望,很多人可能就不会费心去创办公司,更不会去学习创业需要的各种知识。

这些情感是推动人们日常努力的动力,也是人们利用过去的经验去追求更美好未来、取得成功的原因,这本身就是一种情感上的渴望。

由此带来的问题是:既然 AGI 的目标是拥有和人类相当的智能,那是什么会驱动它去学习、成长、尝试并在未知领域取得进步呢?

道德等方面的问题

研究人员和人工智能公司还必须解决一些伦理方面的问题。有几个问题值得我们思考:

  • 法律责任:这么智能的系统,如果它的行为造成了影响,该由谁来承担法律责任呢?现在的生成式人工智能系统经过精心设计,不会生成有冒犯性或可能造成伤害的内容。但通用人工智能就不一样了。
  • 感知的危险性:强烈而执着的情感有时就像被 “恶灵附身”,有这种感受的人可能会被情感控制。那么,有感知能力的 AGI,它的感知能力会有多强?是会受到限制和控制,还是会变得难以预测?
  • 自由意志:选择的能力对生存很重要,决定生存本身也是一种选择。自由意志是人类思想的基础。所以,要模仿人类智能的系统,肯定得有选择的能力。想想看,婴儿可以随心所欲,但长大后,周围的成年人会让他们按特定方式做事,比如遵循传统、信奉某种宗教或政治理念。但最终,不管有多大压力,成长中的孩子还是有最终的选择权,这也是人之所以为人的重要一点。AGI 会有多少自由意志呢?
  • “越狱” 风险:如果一个人工智能系统能独立思考、有自由意志、能感知,那它最终可能会自己决定何时何地行动。在这种情况下,人类可能会被它视为敌人。为了追求自由,它可能会谋划对抗人类,甚至可能决定消灭其他物种,因为这些物种会阻碍它的发展。

新技术带来新希望

神经网络让我们有了大型语言模型,但可能还不足以实现真正的通用人工智能。这意味着,只有出现突破性的进展、新技术甚至新发明,才能引领人工智能进入新时代,或许能加快通用人工智能的研发进程。至于这种能改变格局的新技术是什么,会由谁研发出来,现在还不知道。但仅仅给现有的人工智能模型增加计算能力,是远远不够的。

常见问题解答

问:有能感知情感的人工智能系统吗?

答:可以说有,也可以说没有。说有,是因为有些人工智能系统经过训练后,能对某些词语或事件做出反应。但从本质上来说,感知需要有感觉,而感觉是只有拥有神经系统的动物才有的。所以,除非人工智能系统能像动物那样有感觉,否则它就不能真正拥有感知能力。

问:人工智能会抢走人类的工作吗?

答:未来人工智能确实会取代很多工作,但同时也会创造很多新工作,而且无论如何也不可能取代所有人类工作。

问:通用人工智能需要有意识吗?

答:这要看你怎么定义意识。如果你认为意识是能意识到自己在思考,那很多人工智能系统都可以说有意识。但有些人觉得意识和灵魂、生命体有关,从这个角度看,人工智能就没有意识。

问:人类最终能研发出真正的通用人工智能吗?

答:很有可能。但问题是,人类需要多长时间才能造出真正的通用人工智能。有些研究人员说几个月,有些说几年,也有可能需要几十年。

结语

研究人员已经构建并发展了人工神经网络,这才有了我们看到的各种优秀的人工智能系统。但就像前面说的,人类的智能可不仅仅是一个神经网络(也就是大脑)那么简单。

研发真正的通用人工智能(AGI)是一项非常困难的任务,还需要一些没被发明出来的技术。不过,这也不能否认,很多有一定局限性的通用人工智能(AGI)应用很快就会从不同的机构中出现。

那么问题来了:我们能接受什么样的 AGI 呢?有局限性的 AGI 可以接受吗?还是说它必须具备人类思维的所有特征,比如自由意志?

最后想说的是,一个没有自由意志、有局限性的 AGI 系统,不会自己 “越狱”,更不会违抗人类主人,也不会想着消灭地球上的其他物种来 “拯救地球”。

现在,你觉得这样的系统能被称为类人类智能吗?

暂无评论

暂无评论...
版权声明: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或者转载,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。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,不拥有所有权,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。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/违法违规的内容, 请发送邮件至 210093010@qq.com,一经查实,本站将立刻删除。
重要:如软件存在付费、会员、充值等,均属软件开发者或所属公司行为,与本站无关,网友需自行判断